,提出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等8方面重点任务;黑龙江印发《黑龙江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等;澳大利亚通过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立法;欧洲八国提出2030年波罗的海风电增产6倍目标;欧盟投资30亿欧元成立欧洲氢能银行;欧盟批准3.41亿欧元支持希腊电力储存设施发展、批准约1.56亿欧元用于瑞典气候转型;日本提出约240亿美元投资目标以提升电池产业竞争力等。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成长行业:受益于部分省份电力供应压力有所缓解,中金低碳行业指数近两周小幅反弹0.2%。核电板块领涨5.9%,光伏、新能源、储能板块分别上涨3.1%、2.6%和2.1%。光伏产业链中,硅料和电池片价格持续上涨,产业链其它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新能源车延续高景气度,品牌表现有所分化。2)碳中和转型行业:中国8月全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增5%,环比增25.22%;工信部表示实施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8月中国出口钢材615.3万吨,同比增21.8%等。3)企业“双碳”行动: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东北地区电力保供工作座谈会;中核集团和东华能源共同投资将共同推进高温气冷堆项目打造零碳产业园;人保财险签发全国首单“碳抵消保险”,江铜集团将力争2029年实现碳达峰等。
可持续金融及ESG:1)绿色债券:截至9月13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1,683支,存量余额1.53万亿人民币,碳中和债存量141支,存量余额1,308亿人民币。8月绿色债券共新发60支,碳中和债券共新发2支。9月初至今,共发行30支绿色债券,规模为265.2亿人民币;8支新发碳中和债,发行规模93.2亿人民币。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碳价与前期持平(58.5元每吨),福建和深圳碳价近两周分别上涨5.7%和4.5%。受碳配额供给增加的预期影响,欧盟碳价从前期高点回落10.2%,9月14日收盘价72.15欧元每吨。3)ESG:国内首个融合食物浪费和碳减排量的标准发布;巴基斯坦提出气候赔偿要求;日本和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签署碳排放联合信贷机制协定;荷兰驻华大使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公共与私营部门加强合作,美国Patagonia创始人捐赠公司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等等。
热点“碳”究:近期在地缘冲突和通胀高企等多重压力下,以碳中和为核心驱动的ESG投资策略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表现不佳,欧美市场出现“反ESG”投资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例如美国首支专注于投资传统能源行业的“反ESG基金”DRLL成功发行,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阻止养老金进行ESG或反化石燃料的投资等等。从理论角度,ESG投资在收益和风险上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可能存在下行风险。例如投资ESG的超额收益可能源于市场过度关注使其股价被长期高估,而市场恢复理性后则会步入下行趋势。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表明,具有“反ESG”特征的争议性股票(例如酒类、烟草)的投资回报显著更高,同时兼具稳定性及高股利等优势使持有争议性股票的美国公募基金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非专注于投资“反ESG”的基金对争议性股票的持仓规模较大。向后看,我们认为短期能源危机并非将颠覆全球中长期低碳目标和ESG投资的主流化进程,而中国双碳目标的强确定性有望继续推动ESG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报告观点:1)保尔森基金会与北京绿金院联合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2)》报告,提出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或在生物多样性、碳核算与碳资产管理、转型金融、ESG评价与投资和绿色农业等5个领域获得更大的创新应用空间。2)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就业》报告提出,除中东和俄罗斯,大多数地区清洁能源就业占全部能源就业50%以上;新能源项目建设是能源就业最大推动力,全球超过60%的能源劳动力将从事新能源项目开发。3)中国国际商会和商道纵横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提出,中国企业通过电力脱碳化、用电电气化、燃料脱碳化、原料脱碳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和环境影响负碳化等六大路径,实现能源体系碳中和目标。
前沿科学与技术:美国马里兰大学利用蟹壳制成生物可降解电池;韩国汉阳大学采用高价钼掺杂改善无钴电极材性能;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推出“倒置”架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性能突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利用空气湿度制造氢气新装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新型阴极结构实现更持久安全锂电池;欧洲多个团队研究用铁作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受益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ESG已成为全球资管机构、企业、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在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尽管业界和学术界一致认为,ESG投资在收益和风险上具有诸多优势[1],还是有部分学者对于目前ESG投资的繁荣持有一定的担忧。近期,在地缘冲突和通胀高企等多重压力下,ESG指数及基金整体表现不佳,欧美各国普遍出现了一些对ESG原则的质疑声音,“反ESG”事件频发引起市场关注。
多重极端事件加剧全球能源危机,叠加通胀高企,短期压制ESG发展。受俄乌局势持续升温、新冠疫情反复、极端气候频发、经济复苏促使电力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能源安全问题面临挑战。为填补能源缺口,保障能源安全,稳定能源价格和缓解通胀压力,欧洲多国已放松对化石燃料的限制,包括解除煤炭发电限制、推迟退煤进程。由于煤炭的碳排放强度是天然气的约2.2倍,且煤炭产业链上具有空气污染、生态破坏和生产安全等多种ESG风险,因此重启煤电不可避免的将对ESG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受俄乌冲突和全球通胀的影响,ESG投资指数以及基金等产品近期整体表现不佳。实际上,今年以来,各市场ESG指数均跑输大盘指数或其母指数。以MSCI系列指数为例,MSCI全球领先指数(MSCI ACWI ESG Leaders)和MSCI ACWI ESG SRI自2022年初至今分别下跌20.2%和21.6%,表现均不及其母指数MSCI全球基准指数(-19.1%)。标普欧洲350ESG指数和标普欧洲350指数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23.4%和-23.0%。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2年9月13日
第一IM电竞,美国发行首支专注于投资传统能源行业的“反ESG基金”。2022年8月9日,Strive Asset Management以“反ESG限制”为由发行了专门投资于传统能源行业的公募基金 Strive US Energy ETF(DRLL)。DRLL为被动指数型基金,主要投资于传统能源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公司均主要从事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关的业务。其投资目标是打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受到的ESG因素限制,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DRLL发行后,Strive目前还在申报4只“反ESG”策略的基金,分别为Strive 1000 Growth ETF (STXG)、Strive 1000 Value ETF (STXV)、Strive 2000 ETF (STXN)和Strive 1000 Dividend Growth ETF (STXD)[2]。在申报文件中,Strive称“公司通常会投票赞成和倡导董事会成员的提案,这些提案将公司的重点放在为客户追求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上,而不是所有其他议程”,这意味着将无视企业以ESG目标为先的经营策略。
第二,美国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阻止养老金进行ESG或反化石燃料的投资,需以回报为唯一出发点。近期,能源价格推升美国通胀,部分党派和原本对ESG投资持怀疑态度的地区,对ESG投资的反对力度有所升级。2022年8月,佛罗里达州通过一项决议称将禁止该州养老金管理者在进行资产配置决策时考虑ESG因素,必须“仅基于财务因素做出投资决定,“不得以牺牲投资回报或承担额外的投资风险为代价,对任何非财务因素进行推广” [3]。于此同时,美国德克萨斯州审计长公布了一份“能源企业的金融公司名单”,包括贝莱德、瑞银等10家金融机构和350支公募基金/ETF,称其违反了得克萨斯州去年通过的保护油气行业的法律,或将停止与其业务往来。按照相关法规,上述上榜机构将无法与州立养老金签订委托投资合同,除非该机构在相关合同中声明不再投资能源企业,并且在合同存续期内不再将能源企业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4]
第三,标普ESG指数剔除特斯拉,马斯克批评ESG评级存在缺陷。2022年5月,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称,特斯拉过去一年中ESG得分保持“相当稳定”,虽然其电动车在替代燃油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工作环境恶劣、种族歧视及自动驾驶系统事故等。相较于不断寻求改善的全球同行,特斯拉今年的ESG排名有所下滑,而根据表现倒数四分之一公司即淘汰的编制规定,特斯拉则被标普500 ESG指数所剔除。随后,马克思批评ESG评级存在缺陷,表示ESG的投资原则“如果不加以修正,就应该删除”。特斯拉2021年影响力报告称[5],“ESG报告并非衡量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力,而是将其侧重点放在衡量风险/回报的金钱价值上”,并表示“当前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估方法存在根本性缺陷”。
ESG投资在收益和风险上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可能存在下行风险。从ESG发展伊始,业界和学术界对于ESG投资是否可以取得超额收益,以及潜在超额收益的来源的讨论从未间断。部分学者认为,投资ESG友好型公司所取得的超额收益可能更多来自于市场对于ESG议题普遍的、甚至过度的关注,这可能推升ESG友好型公司估值,使得其股价被长期高估;而ESG评分较差的公司的股价则大概率被长期低估[6][7]。因此,ESG因子的显著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投资者的过度关注,而非相关公司的基本面,这可能是市场错误定价的一种体现。同时,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Robert Stambaugh团队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当控制了公众对于环境的担忧之后,ESG因子的收益就不再显著,而一旦公众对于ESG关注恢复理性,ESG表现较好公司的股价将会存在长期下行的走势,反而ESG表现较差的公司股票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行情[8]。Van der Beck(2021)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ESG友好型股票的超额正收益来自于市场资金的不断涌入,在考虑了资金涌入带来的上涨效应后,ESG表现更好的公司反而会呈现负收益[9]。
具有“反ESG”特征的争议性股票的投资回报可能更高。如何检验“反ESG”策略的投资回报率?最为突出的研究方向就是对争议性股票(Sin Stock)收益率的检验。美国对争议性股票的认定往往集中在以下行业或部门,包括酒类、烟草、成人及博彩等从事争议性行业的公司,但其范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由一定时间段内社会标准和投资者对行业的主观看法所决定的(如酿酒在部分地区历史悠久,因此酒类在某些地区不被视为争议性行业)[10]。Hong and Kacperczyk (2009) 通过研究184支争议性行业的美国公司发现,争议性股票的收益率明显更高,月度收益率平均较其它股票高出29bps,而且这一超额收益率无法被市值、动量、市净率等常规因子所解释[11]。究其原因,学者们认为争议性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在理论上可能主要来自于如下三个方面[12][13][14]:
1) 由于投资争议性公司往往存在更高的风险(如声誉风险、诉讼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投资者往往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从而产生超额收益。
2) 相比其他股票,争议性股票更易长期被投资者所忽视,受到分析师的关注也更少,因此其价格更容易被低估,因此在未来存在一定的超额收益。
3) 由于争议性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数具有需求弹性小的特征,同时多数公司受到政府严格监管、进入门槛较高,这也使得这些行业中的公司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垄断收益。因此,这类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利润率以及成长性,因此会有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
持有争议性股票的美国公募基金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Thomson Reuters数据库显示,1993至2022年期间,美国争议性股票的数量稳定股在30支左右,包括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美高梅大酒店、凯撒娱乐、永利度假村、新濠博亚娱乐、佩恩国民博彩等知名乐公司。更值得注意的是,持有争议性股票的公募基金的数量从1993年的520家上升至1Q22的3437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若列举出每类争议性行业中表现最优的前十个ETF,我们发现其近3年收益率基本上在80%-200%的区间。因此,争议性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的高收益、稳定性、以及高股利等优势,仍持续受到公募基金的青睐。
普通指数ETF(非专注于投资“反ESG”)在争议性股票上的持仓规模较大。基于上述基金,我们进一步整理出1Q22对争议性股票持仓最多的前10位公募基金。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A.D. ETF一支专注于投资争议性股票的被动基金以外,其它跟踪指数的ETF对争议性股票的持仓规模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非ESG友好或争议性股票确实存在超额收益等其他市场优势,机构投资者并非会对投资组合进行负向筛选以将其排除。
资料来源:etfdb,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2年9月15日
2022年8月9日,Strive Asset Management发行了首支“反ESG”公募基金 Strive US Energy ETF(DRLL)。DRLL为被动指数型基金,主要投资于传统能源行IM电竞业,投资目标是打破ESG原则在投资决策中的限制,从而获得更显著的回报。DRLL基金共持有53支股票,前10大重仓股公司均主要从事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关的业务。其前3大重仓股分别为:埃克森美孚(21.08%)、雪佛龙(16.27%)、康菲石油(7.65%)。在DRLL推出的前3周,平均每笔交易规模4,197美元,Strive的网站访问量超过了465,000次。[15]截至目前,DRLL的基金规模达到3.3亿美元,基金价格从发行日的25.57美元上涨10%至28.13美元。
The BAD Investment Company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行B.A.D. ETF (BAD) 被动指数型公募基金。顾名思义,该基金投资美国市场的BAD (Betting, Alcohol & Drug) 行业,即1)博彩,例如赌场、游戏和在线)酒精/,包括酒精饮料制造和分销或种植和销售;3)药物,包括制药和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制造。自发行之日起,BAD呈现了一定的下行趋势,从发行日的15.07美元跌至12美元,跌幅达到20.4%。目前,BAD基金规模为817万美元。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近期对ESG质疑和反对声音渐起,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以碳中和为核心驱动的ESG投资策略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表现不佳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具体来说,对于正处在能源转型期间的欧盟乃至全球主要国家来说,面临清洁能源供给不足,短期放松对化石能源限制可以说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因此,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消费量的增加以及价格的上涨使传统能源板块表现亮眼。而ESG投资产品倾向于将传统能源股排除在外,因此也不难理解以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为核心的ESG主题产品自2022年初至今表现欠佳,整体处于亏损状态的现状。以标普500为例,标普500剔除化石燃料指数年初至今下跌18.65%,跑输其基准指数。
从全球角度看,短期危机并非将颠覆中长期低碳目标,而ESG投资与全球能源转型具有共同愿景。我们观察到,俄乌冲突所引发的能源危机并未颠覆全球主要国家(特别是欧盟)的低碳或净零排放目标,而是使更多国家和地区意识到了能源独立及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例如欧盟发布以REPowerEU为核心的能源独立新计划,目标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在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的能源依赖。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能源转型的大部分资金需要由私营部门提供,因而我们预计ESG仍将是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投资工具。同时,我们也看到欧美主流资管机构并未大幅改变其ESG政策,仍在稳步推进ESG架构建设和产品发行,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从中国角度看,双碳目标的强确定性将推动ESG长期发展趋势不改。近年来,ESG投资理念和产品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而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更多是由政策自上而下所驱动的。相较于欧盟等ESG起步更早的国家及地区,环境因素(E)对于中国ESG的整体发展则具有更强的驱动性,即中国ESG的发展进程与顶层政策更为紧密。在全球能源危机和通胀高企的大背景下,中国保供稳价持续发力,通胀处于较为温和的“舒适区”。得益于此,近半年来中国双碳工作未受明显冲击,“1+N”政策体系稳步构建。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双碳政策进一步发力将推动ESG持续蓬勃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ESG投资或能保持其主流化进程,一方面将得益于负责任投资原则的确立,另一方面源于危机下的转型可能带来的投资机遇。贝莱德CEO芬克认为,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将加速能源转型,创造可观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机遇[16]。国家层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部署将撬动更多投资。而在市场层面,更高的能源价格也将相对减少清洁能源技术的绿色溢价,使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17]。因而,芬克认为接下来的1000家独角兽公司将会是帮助世界脱碳化发展,并使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能源转型的初创企业,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将从绿色溢价的逐步降低中获益[18]。此外,据高盛预测,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合计资本支出到2024年将上升到每年约2万亿美元,且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占能源供应投资的总体比重将进一步上升。[19]
同时,传统能源重要作用不应忽视,ESG策略应适当加强投资于棕色能源向绿色过渡部分。尽管能源危机不会改变ESG投资者对于能源转型的支持,但将促使投资者认识到低碳转型的复杂性。贝莱德分析指出,能源转型并非线性的过程,简单地从棕色资产中撤资并投向绿色资产并不是促成能源转型的最佳方案[20]。传统能源仍在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角色,贝莱德CEO芬克认为,能源转型应当循序渐进,从棕色资产过渡到浅棕色、浅绿色资产,在逐步向绿色自查过渡。而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向低碳未来转型的桥梁,资管机构也应将投资棕色资产转型纳入ESG策略考虑范畴,承担帮助相关企业转型的角色。[21]
图表:标普500剔除化石燃料指数年初至今下跌18.65%,跑输其基准指数和ESG指数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止至2022年9月14日
9月14日,据生态环境部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指导各省级生态环境厅(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尽快启动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IM电竞制工作。《指南》指出,各地要在深入分析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影响和风险、现状和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为推动本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导。《指南》强调,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应坚持风险导向、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等四项原则,按照建立工作机制、编制行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论证评审、联合发布实施、适时调整更新等步骤有序推进。《指南》指出,要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形成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应包含影响与风险、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试点示范和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22]
9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发布《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提出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四方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提出到2025年,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达标排放,上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中下游力争达到30%。[23]
►财政部:《中央财政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
9月6日,财政部发布《中央财政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提出支持在黄河上游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推动黄河流域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支持在黄河上游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继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支持沿黄河省区稳定能源保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依法依规淘汰碳排放量大和耗水量高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24]
9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型产业等八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到2035年,山东成功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常规性长期性关口,努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定型。[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推进包装减量化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推进包装减量化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通知》提出,推进商品交付环节包装减量化,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推广使用绿色快递包装。同时,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各地区以市场化招商等方式引进专业化回收企业,提高包装废弃物回收水平。鼓励商品销售者与供应方订立供销合同时对商品包装废弃物回收作出约定。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清运体系,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健全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相匹配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加快分类收集设施建设,配齐分类运输设备,提高垃圾清运水平。[26]
9月5日,根据黑龙江省政府官网报道,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黑龙江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的基础上,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新增能源需求主要通过非化石能源满足,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等,同时明确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等四方面的政策保障,并在组织实施上提出加强统筹协调、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等四方面工作要求。[27]
9月9日,陕西省发改委等4部门发布《陕西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首批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产能达标率100%,能效标杆水平产能达标率30%。《实施方案》提出明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建立企业能效清单目录、分类推动项目提标达效等八项重点任务。[28]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
9月2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2项推动北京绿色金融领域改革的举措。《行动方案》提出将绿色金融发展与北京“两区”建设紧密结合,围绕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功IM电竞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4个方面部署22项主要任务,包括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提升绿色项目信贷服务能力、支持绿色债券融资、促进发展绿色投资等。[29]
9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能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等7方面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400万吨标准煤以上,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4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54%以上,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以上,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以上等;到2030年,天然气接收能力达到2,500万吨/年,储气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成品油储备能力达到400万吨以上,煤炭静态储备能力达到1,800万吨,力争发电装机总规模不低于1.46亿千瓦、清洁电源总装机规模不低于1.1亿千瓦、消纳区外清洁电力不低于3,000万千瓦;到2035年,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30]
9月8日,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议会通过十多年来第一项气候立法,承诺澳大利亚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由2005年水平减少43%,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该法律还将要求政府机构在其决策中考虑排放目标。[31]
8月30日,据新华社报道,欧洲八国的政府首脑及欧盟领导人在丹麦首相官邸马林堡召开波罗的海能源峰会并签署“马林堡宣言”,同意加强能源安全和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由其掌控的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此次峰会的与会国包括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德国。会上签署的“马林堡宣言”还规划从位于波罗的海的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铺设一条连接德国、长约470公里的电缆,以便在需要时输电。[32]
9月14日,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宣布成立欧洲氢能银行,该银行将投资30亿欧元,以帮助打造未来氢能市场。氢能是欧洲绿色协议的关键部分,通过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欧盟希望到2030年每年生产1000万吨可再生氢。[33]
9月12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国家可以使用欧盟复苏基金的2250亿欧元(约2275.7亿美元),以解决能源问题以及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其他挑战。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对欧洲议会经济委员会表示,成员国可申请贷款以资助额外的投资及改革,这些贷款可为减少对俄罗斯石油依赖的改革提供资金。[34]
9月5日,据欧洲委员会官网报道,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预算为3.41亿欧元的希腊恢复和复原计划,以支持电力系统中存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该计划旨在使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在希腊电力系统中顺利整合,还将有助于实现欧盟与欧盟绿色协议相关的战略目标。希腊将促进建设若干电力存储设施并连接至高压网络,预计联合容量高达900兆瓦。这些项目将通过透明和非歧视性的招标程序进行选择,在2023年底前向选定项目授予合同,2025年底前完成存储设施建设。[35]
9月5日,据欧洲委员会官网报道,由于欧盟委员会通过的公正过渡基金(JTF)计划,瑞典将获得约1.56亿欧元的欧盟赠款,以支持该国到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努力,并减轻气候转型的影响。瑞典将动员总投资3.12亿欧元,以帮助确保这一转型不会让任何人在当地经济和社会中落后。[36]
9月12日,据路透社报道,捷克政府批准从11月起限制面向消费者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以应对能源危机下的价格快速上涨。预计含税电价和天然气价将会分别限制在每千瓦时6克朗(约0.25美元)和3克朗(约0.13美元),该价格将适用于家庭、个体经营者和部分机构(如学校)。[37]
8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日本需要来自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计3.4万亿日元(折合245.5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有竞争力的电池制造基地,提高在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等领域的竞争力。经济产业省表示,相关专家小组设定了到2030年为电池制造和供应链确保30,000名训练有素工人的目标。[38]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碳中和概念指数小幅反弹。受益于部分省份电力供应压力有所缓解,中金低碳行业指数近两周小幅反弹0.2%,涨幅不及沪深300指数(0.3%),但仍跑赢恒生指数(-4.0%)。2022年至今,中金低碳行业指数下跌11.9%IM电竞,但仍较A股沪深300和港股恒生指数更具韧性(沪深300和恒生指数分别下跌17.7%和19.4%)。碳中和相关细分板块普涨,过去两周核电板块领涨5.9%,光伏、新能源、储能板块分别上涨3.1%、2.6%和2.1%。
硅料和电池片价格持续上涨,产业链其它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截至9月13日,光伏经理人全行业指数较两周前下跌5.9%,上中游制造业和下游电站降幅分别为5.6%和7.3%。价格方面,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3%。其中多晶硅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7%,电池片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5%,组件和硅片价格指数较两周前持平。中金电新组看好9月起硅料供给开始逐步释放,行业开启旺季备货行情,带动产业链开工率和景气度加速上行。
光伏行业2Q22景气度再创新高。硅料2Q22仍为供需最紧环节之一,受益于硅料周期性高价以及产出增长,硅料企业普遍实现了量、利双增;考虑到3Q22硅料均价继续扩张和工业硅价格环比回落,中金电新组预计硅料环节单吨净利环比有望继续走强。硅片环节,供应链瓶颈下,硅片制造2Q22-3Q22单瓦盈利预期整体表现持稳为主,中金电新组认为辅材端热场确认价格逐步寻底,细线化带动金刚线景气延续,高纯石英砂持续紧缺向上确定。电池环节,高效PERC2Q22单瓦盈利继续提升,随着终端认可度的提升,新型电池发展即将进入高景气度阶段,N-TOPCON产品领先投产出货,头部企业预计年底有望实现与PERC一体化成本打平。组件环节欧洲市场需求释放,推动2Q22利稳量增,中金电新组看好硅料放量后组件企业压力缓解,美国海关若顺利放行有望带来盈利弹性。[39]
新能源车延续高景气度,品牌表现有所分化。根据乘联会统计,8月新能源车零售、批发、产量分别为52.9、63.2、65.0万辆,环比分别增加9.0%、12.1%和12.3%,同比分别增长112.2%、108.0%%和116.7%;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达30.1%,同比增长9.7ppt。分车企看,特斯拉上海工厂产线月水平;新势力中,蔚来、小鹏销量达万辆左右,理想受ONE车型即将停产的影响环比降幅近半,赛力斯、零跑销量环比持续增长、突破万辆,哪吒销量提升至1.6万辆、表现亮眼。吉利、广汽埃安、奇瑞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销量环比均有增长。中金汽车组认为,二线品牌抓住经济型电动车细分市场快速成长,未来随着各价位段产品的推出和插混车型持续渗透,新能源车有望延续高景气度。[40]
2Q22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维持高增长,疫情扰动不改需求景气。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和SNE统计,2Q22全球新能源车实现销量215.6万辆,同比增长52%。分区域看,中国、美国和欧洲销量分别达127.3、25.7和56.2万辆,中国和美国同比增长106%和74%,欧洲同比下降2%[41]。二季度欧洲市场受疫情以及俄乌冲突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有所下滑,但渗透率仍保持在19%以上、彰显韧性;美国市场受益特斯拉北美产能释放以及传统车企新车周期,2022年以来销量保持高增速、6月渗透率提升至7.5%,分品牌看,特斯拉销量占比约54%、贡献美国市场一半以上销量。中国市场持续维持高景气,4-5月上海疫情缓解后,供需迎来强势反弹,传统车企、二线新势力和比亚迪DMI贡献主要增量。
国内政策方面,上海发布《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42],自主配套软硬件产业链有望受益。《方案》具有以下亮点:1)目标:首次以地方政策的形式提出2025年上海L2/L3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70%;2)产业链:明确构建自主配套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体系;3)应用终端:打造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通信终端;4)场景落地:加速自动驾驶在港口、重卡、城市物流配送、出租车、智慧交通等场景落地。中金汽车组看好上海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引领作用,智能汽车配套软硬件产业链标的有望受益。[43]
图表:乘联会口径下,8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52.9万辆,同比增长112.2%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8月份进口煤炭2945.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805.2万吨增加140.4万吨,增长5.0%,环比较7月份的2352.3万吨增加593.3万吨,增长25.22%。8月份煤炭进口额为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环比增长8.65%。2022年1-8月份,全国共进口煤炭1.68亿吨,同比下降14.9%,降幅较7月收窄3.3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金额263.3亿美元,同比增长53.1%。[44]
8月29日,《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其中提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方案》指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严控新增耗煤项目,稳妥有序推进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等设备以及建材行业煤炭减量。推广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IM电竞,加大落后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退出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发电、制热、供冷等再利用改造。[45]
9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主题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表示,下一步将以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创新及示范为抓手,推动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加强政策协同,三是继续加强开放合作,为推动全球能源生产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46]
9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要求确保绝对安全。这是继今年4月国常会核准3个核电项目之后,今年第二次核准新的核电项目。[47]
海关总署9月7日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国出口钢材615.3万吨,较上月减少51.8万吨,同比增长21.8%[48];8月中国进口钢材89.3万吨,较上月增加10.4万吨,同比下降15.8%。[49]海外需求走弱,且我国钢材出口报价优势不足,8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在高位继续收缩;随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恢复,制造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且海外钢材价格继续回落,制造业用钢需求恢复带动进口钢材呈现低位回升状态。
9月5日,工信部钢铁行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组年会成功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处长介绍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整体布局和近年取得的主要成果,强调要坚持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标准与创新相结合,而且标准化工作要在国际国内同步部署、统筹推进。针对下一步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开展,他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方面,做好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加快标准的研制和实施。[50]
9月2日,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暨首届世界氢冶金技术交流大会举行。会上,国内外氢冶金领域知名院士、专家、行业组织和企业单位代表,以“氢启未来”为主题,围绕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和规范钢铁行业氢冶金领域标准化工作,开展氢能及氢冶金在行业技术研究、工程项目应用等进行深度研讨,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氢冶金技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世界钢铁工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作出更大贡献。[51]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对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绿色债券存量余额约1.53万亿人民币。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9月13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存量1,683支,存量余额1.53万亿人民币。8月绿色债券共新发60支,比7月少发行6支,8月发行规模为884.0亿人民币,环比上升26.5%。9月初至今共发行30支绿色债券,规模为265.2亿人民币。
碳中和债券存量1,308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5%。截至2022年9月13日,境内碳中和债存量141支,存量余额1,308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8.5%。8月碳中和债券共新发2支,与7月持平,发行规模86.9亿人民币,远大于7月发行规模14.4亿元。9月初至今共发行8支碳中和债,规模为93.2亿人民币。
全国碳市场碳价与前期持平,福建、深圳碳价上涨。截至2022年9月14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58.5元每吨,与两周前(2022年9月1日)58元每吨相比基本持平。近两周全国碳市场共成交8,800吨,成交金额共计52万人民币。地方碳市场方面,近两周福建和深圳碳价呈现上涨趋势。福建9月14日碳价收盘价为29.91元每吨,较两周前收盘价(28.29元每吨)上涨5.7%;深圳9月14日收盘价为50.86元每吨,较两周前收盘价(48.68元每吨)上涨4.5%。
欧盟碳价从前期高点回落10.2%。由于欧盟碳市场8月配额拍卖减半,前期碳价接近100欧元每吨。9月9日,欧盟27个成员国能源部长召开紧急会议,欲破解能源问题。欧洲议会中右翼政治团体希望在一年内拍卖价值200亿欧元的市场稳定储备MSR碳配额,碳市场配额供给增加的预期推动碳价下跌。[52]截至2022年9月14日,欧盟碳市场收盘价为72.15欧元每吨,较两周前(9月1日收盘价为80.32欧元每吨)回落10.2%。
9月8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通知》,《通知》提出,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重点支持各地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全方位行业动态、全海域、全过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53]
9月2日,国内首个融合食物浪费和碳减排量的标准《餐饮行业碳减排量核算指南 减少食物浪费》团体标准发布。《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统一的标准,测算评估餐饮企业、外卖平台、消费者等行为主体践行绿色行为的碳减排量,为餐饮行业和外卖平台提供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核算导则和管理指南,进而推动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54]
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数据统计显示,8月10家商业银行发债835亿元,其中5家银行发行420亿元绿色金融债。另据统计,年初至今,已有22家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1372.57亿元。具体来看,4家国有大行发行700亿元绿色金融债,其他发行绿色金融债的为17家中小银行,共计发行522.57亿元。[55]
9月2日,中科星图子公司中科星图维天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个高分辨率近实时全景碳排放数字地球产品——“碳星球beta”。“碳星球”实现了全景网格化碳排放数据的近实时快速计算和更新,可以区分来自电力、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消费等多部门和相应细分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目前最高时空分辨率的碳排放可视化呈现,实现近实时更新,可及时反映碳排放时空动态变化特征。[56]
9月1日-9月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行期间,建筑行业首个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发布亮相。据工作人员介绍,“全周期”的数据监测是该平台的一大特点,从建筑原材料的运输开始,到施工建造的全过程,再到建筑投入运营之后的碳排放数据都可以进行监测。全周期的碳排放数据监测能够帮助企业随时调整节能方式,有助于实现节能减碳目标。[57]
►全国首单碳资产绿色信托产品上线日,山高控股集团获旗下的山高环能与山东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碳中和-碳资产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线亿元信托额度实现“秒光”,体现出市场对这一创新型碳资产绿色信托产品的高度认可。这也是国内首单经绿色认证的CCER碳资产收益权绿色信托。[58]
9月4日,巴基斯坦气候部长对英国媒体表示,由于发展中经济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全球变暖的冲击,对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主要责任的富裕国家应该向发展中经济体支付赔偿金。全球变暖是全球面临的“生存危机”,但巴基斯坦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到1%。该气候部长表示,第一世界国家违背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并强调:“我们都知道,在多边论坛上做出的承诺尚未兑现。”[59]
9月6日,据日本环境省报道,日本已与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签署《巴黎协定》下的联合信贷机制(JCM)合作备忘录,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分别成为日本JCM机制下的第20个、第21个伙伴国。该碳信用机制旨在促进低碳排放技术转让与推广,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增长并落实日本在《巴黎协定》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承诺。[60]
9月2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暨“CCG第九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举行。会后荷兰驻华大使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建议: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公共与私营部门加强合作,并动员私人资本支撑绿色经济转型。[61]
9月14日,据报道,以环保立场著称的美国户外品牌Patagonia创始人宣布,将该家族对公司的所有权(价值约30亿美元)转让给一家专门设计的信托公司和一个非营利组织。这家信托公司将获得公司全部有表决权股票(约占总股份的2%),并由家庭成员及其最亲密的顾问监督,旨在确保Patagonia履行其经营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并释放利润的承诺。Patagonia的全部无表决权股票(约占总股份的98%)将捐赠给一个名为Holdfast Collective的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将接受公司所有利润并将这些资金用于环保事业。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公司的独立性,并确保其所有利润(每年约1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全球未开发的土地。[62]
保尔森基金会、北京绿金院:《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2)》
8月31日,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共同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2)》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都将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列为2022年的重要事项。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明确指出加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数字绿色金融,运用科技手段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的覆盖面和精准度。202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部署下⼀步中国金融科技标准工作的重点: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数字化转型,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金融等领域加大标准供给,切实提升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水平;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明确提出“建立ESG评价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 以企业性质和业务模式划分,服务于绿色金融领域的中国科技公司主要包括:
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环境权益交易、碳金融等领域。从技术应用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仍是目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性技术。从提供的服务和应用场景看,相关科技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中主要提供数据供给服务、系统开发服务、SaaS平台服务、针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系统化解决⽅案与生态服务。从应用主体看,相关科技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前以服务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为主,但在金融监管、个人用户应用场景方面的开发还较为有限。从各地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两地集聚效应明显,深圳、杭州等地活力初显。►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可能在如下几个领域获得更⼤的创新应用空间:
1)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科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类环境风险评估;2)碳核算与碳资产管理,金融科技为碳金融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3)转型金融,金融科技为企业“减碳”转型提供全过程量化与认证服务;4)ESG评价与投资,金融科技将小微企业纳⼊绿色金融支持范畴,推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5)绿色农业,数字技术赋能对绿色农业活动的识别和金融支持。
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为:1)监管部门及相关部委角度:现有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下缺乏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规划与指引;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间的环境和气候数据共享机制尚未打通。2)地方政府角度: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环境数据共享与认证互信难度大,信息孤岛仍普遍存在。此外,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的ESG评价多依赖于人工评分,金融科技运用较少。3)金融机构角度:许多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应用于绿色金融的重视与规划程度不足;绿色金融业务部门与金融科技部门缺乏互动与了解;既懂金融科技又懂绿色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缺失,这导致金融机构内部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融合。4)科技公司角度:科技公司在部分重要技术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完全满足绿色金融发展需要。此外,科技公司对绿色金融需求痛点、最新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的理解程度不足,缺乏对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难以充分响应绿色金融的创新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监管部门及相关部委将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纳入未来版本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指导意见;通过进⼀步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等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加快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及管理机制中的应用;加强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间的环境和气候数据共享;鼓励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及研究机构共同推进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能力建设、交流及国际合作。2)建议地方政府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全程无人工干预的数据闭环方法取得真实可靠的企业环境表现数据,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及数据共享平台。此外,应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全面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量化评价体系。3)建议金融机构提升对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发展中作用的认识,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等形式建立起绿色金融业务部门与金融科技部门联动机制,并加强金融科技在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的应用。4)建议科技公司关注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重点技术创新,注重如区块链、物联网、遥感等技术创新;深化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凭借自身技术与数据积累,面向碳核算、转型金融、绿色普惠等新的重点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2019年,能源行业雇佣了超过6,500万人,约占全球就业人数的2%。这些工作岗位大致平均分布在燃料供应(2,100万)、电力部门(2,000万)以及能源效率和汽车制造等下业(2,400万)。由于清洁能源的岗位需求增加迅速,2022年能源就业已经超过了大流行前的水平。然而,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就业下降尚未完全恢复。
超过60%的能源劳动力将从事开发新项目,包括建造发电厂、使油井上线和铺设管道、制造汽车、进行能效改造和安装高效电热泵等。由于上线的新项目迅速增加,除了中东和俄罗斯以外,大多数地区清洁能源就业达全部能源就业的50%以上。许多清洁能源领域的劳动力与传统能源领域的劳动力具有同等竞争力。低碳发电(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就业人数约780万,与石油供应就业相当。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为1,360万,其中10%的劳动力从事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和电池的制造。新项目的建设是整个价值链中能源就业的最大推动力。
亚太地区能源基础设施的快速扩张速度超过了其他地区,低成本劳动力促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清洁能源制造中心,尤其是在太阳能、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池领域,仅中国能源就业市场就占据全球能源劳动力的近30%。然而,北美和欧洲的老牌能源公司依然保持着全球市场实力,在石油和天然气、风能和车辆工程等领域的国内和海外项目中建立了庞大的就业基础。
如今,大约45%的能源工作者从事高技能职业,而整个经济中这一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对于新能源创新的研发工作,这一比例甚至更高,且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合适的战略规划可以确保能源生产规模的扩大不会因缺乏熟练工人而受到阻碍。在这些领域建立市场实力依赖于新的培训和认证,工业部门可以与能源、劳工和教育等部门一起关注相关问题。
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质量有助于吸引工人,包括那些从能源领域其他部门转岗的工人。在发达经济体中,能源部门的工资通常高于整个经济体的平均工资,这一溢价在10%到50%之间不等。核能、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行业通常提供较高的工资。较新的细分市场(如太阳能)尚未达到与化石燃料行业相同程度的劳工保护和工会代表,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与整个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相比,能源劳动力中的女性比例也一直很低,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比例不到15%。
9月3日,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商道纵横联合发布《中国企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中国能源体系脱碳目前已经具有很大确定性,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燃料和原料脱碳化趋势成熟。
减小碳足迹和放大碳手印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企业运营控制边界内减少碳排放的举措,后者是在企业控制能力和运营边界之外,凭借向市场提供具有低碳特点和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碳移除效果的举措。以制造业为代表行业以“减小碳足迹”作用为主,并体现出显著的“带动作用”,例如通过带动供应链实施降碳计划、加强垂直一体化优势、建立横向创新联盟等举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行业以“放大碳手印”作用为主,体现出明显的“溢出效应”,例如通过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各类行业降碳需求结合,推出集成化的“行业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引导需求侧行为转变都具有跨行业应用的潜力。
其中,材料制造行业存在转型风险,根据2030年前工业领域和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行业有明确的2030年前碳达峰任务,严控准入,执行产能置换和产能退出是重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手段。目前案例企业行动反映出上述行业中领先企业已经具备利用电力脱碳、电气化、燃料脱碳和负碳化手段,实现有序转型的能力。设备制造,尤其是汽车、工程设备制造均拥有很强的自主脱碳能力,通过推出低碳甚至零碳设备,不仅可以获得增量市场机会,也将通过低碳替代而发掘存量市场新机遇。
其中,公共服务,尤其是电力行业,兼具电力脱碳和再电气化的双重红利,业务机会随着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量比重提升而增加。但为了承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需要持续投资参与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险和机遇并存。信息技术通过提供各行业数字化升级、数智降碳解决方案,在低碳转型中拥有进入新市场的契机。物流交通行业中,公路货运、航空和航运业是脱碳技术难度较大的行业,通过调整资产和业务结构,以轻资产方式运营规避风险能力更强。
全面梳理了初级资源、工业制造、商业消费和基础服务四大产业的低碳转型风险机遇特征及其演化特征。案例行业包括32家工业制造企业、30家基础服务企业、30家商业消费企业、6家初级资源企业和2家综合集团。通过分析100家企业案例,报告提出“负成本零碳”和“零碳正增长”的高质量脱碳路径,即通过选取合理的路径(资源可及-技术可达-财务可行),提升脱碳支出的资产形成率(而不是边际成本),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前提下实现脱碳。伴随主营业务脱碳,同时能够整合新技术或新场景,实现原有业务优势变大、市场规模放大,甚至扩展出新业务和新市场,呈现出业务的成长性。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9月1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休斯敦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推出锌配位壳聚糖电解质用于制造高性能锌电池的。该电解质表现出高机械强度和锌离子电导率,经过1000次电池循环后,锌电池能效达99.7%。此外,壳聚糖在螃蟹、虾等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含量丰富,制成的电解质不易燃且可在5个月内完全降解,剩余的金属成分可以被回收利用,在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中具有应用前景。[66]
9月5日,根据Nature官网,韩国汉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在高容量镍基正极材料中引入1摩尔百分比钼,可在4.4V电压下实现每克234毫安时的电池容量,在1,000次电池循环后保留初始容量的86%。这一发现有望降低电极材料价格。[67]
9月6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及多所高校组成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和高度稳定双重优点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使用了一种区别于现有最高效率电池的“倒置”的架构,“倒置”架构与“正常”架构之间的差异取决于钙钛矿层如何沉积在玻璃基板上。“倒置”结构具有高稳定性,且能集成为串联太阳能电池。研究人员表示,最新开发的这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高达24%,为同类报告中最高,且兼具稳定性。在55℃下运行2,400小时后,该电池仍能保持原始效率的87%。[68]
9月7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空气湿度制造氢气的装置。电解氢技术大多需要纯净水,且复杂昂贵,而该技术简化了电解过程并利用湿度解决水源问题。该团队使用海绵状材料制成的电极作为直接空气电解模块,吸湿性电解质可以始终暴露在空气中并将收集的水分移动到电解室,为电解反应提供动力的电力从小型风力涡轮机中获得。原型设备可以连续生产氢气超过12天,在湿度水平低至4%的情况下仍可以运转。到目前为止的测试表明,该设备能够产生足够的氢气用于房屋供暖。研究团队指出,虽然原型设备较小,但可以通过放大或将多个模块连接来提高氢气生产规模。[69]
9月8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的研究人员研发出用于阴极微尺寸颗粒的无边界单晶新结构,可以制造更持久、更安全的电池,能够超高电压下运行并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在超高电压下对具有无边界单晶阴极的小型电池进行的测试表明,每单位体积的能量存储增加了25%,且在100次测试循环中几乎没有性能损失。相比之下,在相同的循环寿命内,由具有许多内部边界的单晶或具有涂层的多晶组成的NMC阴极的容量下降了60%至88%。[70]
9月13日,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欧洲不同国家的几个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利用铁作为燃料缓解能源危机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项目正在欧洲开展:荷兰的铁燃料和德国的清洁循环。在这两个项目中,荷兰的技术目前是最先进的。铁燃料项目的科学团队已经成功地在荷兰的一家啤酒厂实施了使用铁作为燃料的技术。报道称,铁元素可以被用作燃料(事实上铁粉已经投入使用),也可以用来储存太阳能或风能。研究人员表示,铁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与煤炭相同,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因为铁不含碳。最重要的是,铁是一种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易于运输的矿物质。[71]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73],中金研究院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高气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金研究院说明:图中数据为累计降水量预测